作者:admin 點擊次數:35 發布時間:2022-06-09
出品|網易新聞
導語:你以為高考作弊很難嗎?嗯……確實挺難的。
都說高考是全國最嚴格的考試,但只要搜索“高考 作弊”這兩個關鍵詞就會發現,幾乎每年都有人在以身試法,變著花樣地試圖在高考考場上蒙混過關。
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各類技術加持之下,如今的高考已經進化出一套嚴密的防作弊體系。想在考場上動歪心思?先看看高考是如何見招拆招的吧。
招式一:防夾帶
作弊這件事自古就有,而最為“古典”的作弊方式就是夾帶,衣服、鞋襪、mini書本都可以用來打小抄。比如清代科考作弊工具書《四書典倉》,分為上下兩冊,每冊長7.5厘米,寬6厘米,厚約0.7厘米,共計11萬余字。
時至今日,作弊人更常攜帶的工具已經從小抄變成以手機為代表的各種電子設備,那么現代考試又要如何“搜身”呢?
高考進教室之前,監考老師會用金屬探測儀在你身前身后掃描。金屬探測器的原理是利用電磁感應,通過交流電通過的線圈產生快速變化的磁場。這個磁場會在金屬物體內部感應出渦流,而渦流會產生磁場,從而影響原始磁場,導致檢測器發出蜂鳴聲。
即使僥幸逃過這道檢查,更嚴格的還在后面。高考考場要求前后配備攝像頭,校市省三級監控,而除了人工監視,不少省份還開始引入AI監考機器人。
所有拍攝到的畫面都可以被AI快速檢測,通過對考生動作的骨骼行為分析和安全區域電子圍欄,當考生出現可疑動作時,就會對違紀行為進行提示和報警。
考場的異常行為會被全記錄和截取視頻圖像,并上傳到云端,留存作為電子證據,同時形成完整的考場智能分析報告,實現結構化分析、檢索、存證、樣本收集與標注等。
招式二:防通信
外形為酷似橡皮的電子顯示屏、偽裝成耳釘的微型耳機、暗藏通訊設備的眼鏡和手表……現代作弊工具形態各異,但幾乎無一例外需要無線電信號,因此反作弊手段紛紛發力信號屏蔽。
信號屏蔽器的工作原理其實更像是信號干擾,它在工作過程中會以一定的速度從前向信道(基站到手機的信道)的低頻段向高頻段掃描,給手機接收報文信號的過程形成“噪音”。
目前高考考場采用的手機信號屏蔽器是全頻段的,也就是說能干擾三家運營商2G/3G/4G/5G的全部頻段,但仍有一些特殊波段可能成為漏網之魚,這就要請出可以實時監測不明來源無線電波信號的無線電監測車。
根據電磁波“近大遠小”的特點,不斷移動監測車,監測設備就可以根據信號強弱變化定位信號發射器位置,讓協助作弊者無所遁形。近年來投入使用的無人機信號監測器也是同樣原理,在空中更全面地防范不明信號,還可以在護考環節中扮演執勤人員的角色,幫助疏導維護交通。
此外,有的考場還啟用了巡邏機器人。它的外形是一臺裝有智能攝像頭的小車可以移動巡邏、識別車牌、進行大數據分析,及時發現考場周圍的可疑人員。
招式三:防替考
作弊的不止有工具,還有工具人——槍手。以往在核對考生身份信息方面,高考采取了身份證核對和指紋識別,而如今越來越多的省份開始加入人臉識別。例如去年北京所有考場門口都增添了人臉識別設備,所有考生進場都要通過一臺考試終端系統“刷臉”進場,加強了對參考考生身份核驗精準度。
一些設備除了基礎的身份核驗、無感通行功能外,還集成了紅外測溫模塊,可以實現無接觸測溫,增加精準度的時候提高了通行效率。
但如果兩個人長得很像,或者干脆就是雙胞胎,這樣會不會騙過人臉識別系統呢?為了彌補這一缺陷,一些地方又升級了新的身份識別系統——指靜脈驗證。
指靜脈驗證屬于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它利用血液中的血紅素吸收紅外光的原理,采集肉眼所無法看到的手指內靜脈分布圖作為識別身份的依據。
指靜脈模塊包含芯片控制處理單元、紅外線發射單元、攝像模組三大部分,與指紋識別在程序上大致相同,但指靜脈被人復制的可能性極低。
招式四:保試卷
高考試卷在啟封之前,屬于國家絕密級材料;批改過程中,高考試卷、答題卡屬于機密級材料。因此不僅命題老師會被集中起來與外部完全隔絕,從印刷到運輸也都有人工+電子的24小時全程監控。
以北京市海淀區為例,2020年海淀區升級了智能考試綜合管理平臺,可以滿足“市-區-校-考場”實時數據傳輸,實現試卷跟蹤與考務無縫對接,考務操作全程留痕可追溯,試卷流轉全程監控等。
而在試卷押運環節也增加了高考試卷全流程監控監管系統,試卷從領取、保管、押運直至到考生桌上,整個過程都有智能監控,每一步試卷流向都能在考試中心的系統上顯示出來。
結語:
十年寒窗苦,一朝作弊空。
高考作弊需要承擔的后果主要有四個方面:一、當場考試科目可能被記為0分;二、可能被取消單次考試的資格,也就是剩余其他科目也不能參考;三、可能觸犯刑法將會受到刑事處罰,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規定,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四、可能會被記入個人征信,影響今后的就業、貸款等方方面。所以,一定要誠信高考哦!